近日,随着“东方钦奈”轮缓缓驶离大连港集装箱码头,中远海运“大连港—墨西哥”集装箱快航在辽港集团大连港正式开通运营。同期,在连云港港的新东方国际货柜码头29号泊位,随着“中远威尼斯”轮集装箱吊装作业的开展,中远海运“美西北航线”开启首航……
据悉,中远海运“大连港—墨西哥”集装箱快航是今年以来辽港集团开通的第四条外贸集装箱航线,为中国东北腹地与拉丁美洲间架起一条稳定、便捷的外贸新通道;“美西北航线”的稳定运营,则将促进连云港港与北美市场的深度融合,为双方在贸易领域的合作创造更多机遇。
记者从中远海运方面了解到,目前中远海运已开辟了180条集装箱航线,联通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。先后开辟出多条RCEP成员国航线,织密了中国至南亚、东南亚、澳新地区的外贸航线网络,并延伸至中东、非洲等市场,强化全球布局。
中远海运集运公司操作部负责人王玉玺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,基于全球化布局的不断完善,近年来,中远海运集运和中远海运港口公司充分发挥“航运+港口+物流”一体化运营服务优势,成功为众多品牌打造了“端到端”供应链解决方案。
其中,在服务“新三样”、家电、化工等国际贸易方面表现尤为亮眼,1—6月,中远海运实现了汽车整车、锂电池、光伏的跨境电商货运量分别同比增长7.6%、22.8%、27.6%。王玉玺表示,新业务模式的打造和物流方案的升级,为外贸企业产品“出海”按下加速键,有效提升了中国产品的海外市场竞争力。
近年来,海运在中国外贸格局中的主导地位持续强化。中国交通运输部新数据显示,国际海运承担了中国95%以上的进出口货量,集装箱班轮航线往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,中国海运连接度多年来居一。
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近日发布的《中国港口运行分析报告(2024)》也显示,2023年全球海运总量为123.7亿吨,中国外贸海运量超37亿吨,占全球海运总量的30.1%,较2022年上升2.2个百分点,凸显中国外贸大国地位。“中国因素”在世界海运中的影响依然突出。具体来看,中国矿石、煤炭、原油和集装箱海运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75.4%、27.2%、24.7%和23.3%,较2022年分别上升1.4、8.2、1.8和0.2个百分点。
在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真虹看来,海运在加强中国与经贸合作、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角色。
真虹分析称,中国外贸海运中的高附加值货物占比逐年增加,外贸货种逐步向轻质化、高值化发展,反映出中国参与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。能源和原材料贸易也保持了在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地位。
中国港口吞吐能力持续增强。报告显示,2023年货物吞吐量超2亿吨以上的中国沿海港口共有23个。其中,宁波舟山港吞吐量13.2亿吨,居沿海港口首位。北部湾港、镇江港、上海港、湛江港和福州港货物吞吐量增速超10%。
分区域看,各地区沿海港口吞吐量格局保持稳定。长江三角洲沿海港口吞吐量在全国沿海港口中占40%,居各区域之首;山东沿海港口、津冀沿海港口和珠三角沿海港口位列第二梯队,吞吐量分别占全国沿海港口的15%、15%和12%;辽宁沿海港口和东南沿海港口作为第三梯队,吞吐量各占全国沿海港口的6%左右。
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“班轮运输连通性指数”显示,今年一季度,全球连通性好的10个港口(港区)分别为上海、宁波、新加坡、釜山、青岛、中国香港、蛇口、巴生、鹿特丹、南沙,中国港口占据六席,充分表明中国港口在全球班轮运输网络中的核心地位。
展望2024年,报告认为,贸易摩擦、乌克兰危机和中东紧张局势升级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将持续,中国外部环境的复杂性、严峻性、不确定性持续增加。但中国经济回升向好、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。基于对上述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,预计2024年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将呈现稳定增长态势,全国沿海港口总吞吐量、外贸货物吞吐量分别在136亿吨和51亿吨左右,同比增速在3%和3.2%左右。海运方面,预计全球海运需求将保持正增长,受大量船舶订单于2024年交付的影响,海运运力总体供应将有较大增长。(